为什么没有资本额的中小企业、个人工作室,更需要「品牌」?
●本文转载自《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打造术:看一家小店如何让日本企业竞相膜拜》一书,行人出版
大部份讲述品牌经营的书籍,都是以大企业的品牌经营为前提构成的。因此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品牌云云是大企业的事,与中小企业并无任何关系。就连我平日往来的中小企业的社长当中,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认真思考「品牌」这件事。
品牌论真的只是针对大企业的概念吗?我并不这么认为。无论企业规模或业界种类,品牌都是必要的思考环节。
例如,与中小企业社长聊起经营时,总会有「没办法找到好员工」等人才招募问题,不过,这其实是公司本身品牌力低落所致。其他如「公司位于乡下,所以无法持续成长」的想法等,都只是借口罢了。无论从业界或是规模上
而言,具备品牌力的公司都是很受求职者欢迎的,再春馆制药、倍乐生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在过去,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确实难以找到或保有优秀的人才。尽管企业实际上拥有品牌力,却苦于无法传达给求职者,而求职者也无从得知企业的品牌力。然而,如今已是网路普及的资讯化社会,情况也就大不相同。宣传自家品牌的傲人之处变得容易,向他人进行自我宣传也大为可行。虽然社会上仍倾向认为中小企业生存不易,但我认为,现在正是跳脱企业规模框架、大举奋战的年代。
品牌论并非只是针对大企业的观点,而是中小企业也能善加活用的逻辑思考。进一步而言,我认为中小企业才更需要如此思维。怎么说呢?因为企业规模小,所以更容易制定出单一方向主轴。因此,我自己也朝着「将公司或自家商品打造为超强品牌」的方向前進。
当我观察其他经营者时,总觉得不少人将推出人气商品、制作畅销产品当成最重要的事。我自己当然也希望能够制作出销量高的商品,但不认为那是最重要的,脑中也没有时常想着如何做出人气商品的事,倒是「如何能够提升品牌价值」,才是我时刻思忖的。
我之所以如此思虑,背后有三个理由:
其一,「因为我不是设计师」。
一件商品卖得好不好与设计有很大的关系。而决定设计概念的是设计师。对于我们公司这样的业者来说,业绩来自于每件商品累积出来的销售额。也就是说,公司业绩掌握在设计师手上。这么一来,优秀的设计师则应该要成为经营者才对。但倘若如此,对于身为经营者的我来说,未免也太过无能为力。
回过头来想,若是每年的业绩只关乎设计优劣的话,对企业来说,应该没有比这还要更危险的事了。
那么,身为经营者的我能做些什么呢?当我思考这件事时,发现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,设计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考量条件。例如,我注意到就连自己在选择电器商品时,总是优先考虑新力牌(SONY)的产品。同样的道理应该也可套用在自家品牌的商品之上。
与其他竞争商品陈列在同一个卖场时,能够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,就是所谓的品牌。 所以,身为经营者的我能够做的,就是将「品牌」这一双木屐穿在每件商品上。
其二,因为我认为「万万不可推出热销商品」。
热销商品是很危险的。中小企业生产的商品在市面上很畅销的话,相对来说,对企业本身的冲击要比大型企业来得剧烈。一旦产品热卖,伴随而来的是投入更多设备与人力的扩大政策。受欢迎的程度越是显著,扩大的速度也就越急遽。接着,当年度的业绩也会对隔年带来沉重的负担。当然,热销的期间长短不一,也许并不会立即对隔年带来严峻考验。然而热销的期间越长,从高峰时的业绩往下滑落的幅度也就越大。这一点是很恐怖的。
比起推出畅销商品,每年稳健并持续地提升百分之几的营业额,对业者来说才是件好事。
其三,就是比较私人的理由了,因为「我喜欢一点一滴慢慢地累积」。
相较于每年一次定胜负,我选择给予自己较长的时间规划、慢慢形塑出品牌,这比较适合我的个性。
世上也有对于社会潮流的变化十分敏感,并针对当下情势,施展不同策略的经营者。可是我既没有那般才能,也不偏好那种做法。我所喜爱的,是以
中长期的时间规划来经营、推展一个品牌。
我相信,持续才会蓄积为力量。
而在塑造品牌时,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?创造出绝佳设计的设计师?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技术?能够在精华地带展店的财力?无与伦比的行销能力?若能够具备其中一样都是很大的帮助,都能带来加分效果。然而,光凭这些还是无法形塑品牌。
打造品牌时所需要的,是那股想要形塑出某种品牌形象的热情!
缺少这股热情,就会造成在不同状况或场合下的判断失去准则、有所偏移,这么一来就不能稳定维持公司整体的大方向。
拥有一股想要形塑出某种特定品牌形象的热情,并渗透到全公司,而每一位员工也以这股热情为轴心推动各部门的活动。这股热情化为实体的商品及店
铺,最终得到顾客的支持——品牌是如此形塑出来的。
当然,光有热情是无法形塑出品牌的。可是要形塑出一个品牌,端看核心部分是否具备这样的热情而定。
我想要以这个条件为前提,然后接着思考形塑品牌的顺序。
1厘清公司自身的优势
首先考虑能做到什么,又无法做到什么,也就是进行SWOT 分析。
这里要特别注意的,是我们自己认为的优势,很可能事实上是劣势,反之亦然;而且经常会发生公司内部觉得理所当然,以社会观点来说却不尽然的状况。
所以我认为,在这个阶段若能邀请外部专家,以客观角度审视公司内部状况,例如设计师或艺术总监参与决策,会是不错的方法。这些专家不仅擅长造型设计,很多时候也能够看出一家公司真正的优势。
2观察市场的状态
先利用市场比较工具,将自家商品所瞄准的市场与既有品牌比较,之后再决定商品的定位。 既有品牌密集的场所,表示市场上的竞争激烈;相反地,没有任何品牌进驻的空白地带,就表示市场潜力小或是根本没有市场。
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以后来之姿加入既有品牌极为密集的场所、希冀一决胜负,其实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。这是大企业的竞争手法,需要的是精准度与财力。
品牌密集,也就是市场已经呈现饱和状态的地方,并非中小企业的战场。
重要的是突显出自家品牌的差异,具备前所未有的特殊性。虽然瞄准在空白地带经营品牌的同时,可能也会担心市场极小的可能性。可是,进入品牌市场的空白地带,其实是非常关键的。空白地带才是中小企业的战场,这也是品牌差异化的证据。
3描绘品牌的轮廓
将期望自家品牌具备的特质及大致轮廓,以文字或是图形描绘出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重要的反倒是找出「不想带给顾客的观感」。
一开始,品牌的轮廓可能还是模糊不清。不过,归纳出绝对行不通或者不能做的事倒是很容易。借此,期望形塑的品牌特质、相反的质性,会逐渐变得明晰,这么一来品牌轮廓就会慢慢浮现。
如果能够踏踏实实地达成以上这些事情,之后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。
●本文转载自《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打造术:看一家小店如何让日本企业竞相膜拜》一书,行人出版
•设计创业者、中小企业必看的品牌思维经营
•跳脱设计师主控商品经营者角度看待设计品
•中川政七商店从小店发展到品牌背后最完整的经营思维